应天的天气,越来越冷。
整个应天城内,一大半规模较大的宅院,都建上透明闪光的玻璃暖房。
每一间玻璃暖房内,甚至都住着一些人。
暖房有地火炉,搭上一张床,铺上床褥被子,比睡在屋子里面还要暖和。
另,这样还能看护玻璃暖房。
还有好多官员的家中,没有搭建上玻璃暖房。
谁知道那些混账东西,会不会心生嫉恨,半夜偷摸摸来破坏他们的暖房。
毕竟,前几日,就有人家中的暖房,被人用大石块,砸了个大洞。
“阁老,此事定是有人在诬陷我等!”
“是啊,阁老,我等堂堂大明尚书,亦或者侍郎、郎中,怎么会做出那档子下作之事?”
“如此,那便期望锦衣卫尽快查出是哪个贼子,这般胆大包天!”
“锦衣卫”
有人脸色变了。
“阁老,锦衣卫来查,该不会”
“此事,应天城内所有官员都盯着,刑部、大理寺也在查,他们不敢乱来!”
“如此便好!”
“”
在皇宫内。
朱元璋看完郭英奉上的结果,脸色直接阴沉下来。
“这些混账东西,整日正事不干,净干一些偷鸡摸狗之事!”
郭英低头不语。
“将军师与李善长,还有王习古、刘伯温召来!”
“喏!”
郭英快步走了下去。
“陛下召我?”
刘英和李善长、王习古、刘伯温四人,在听到内侍的话后,一个个都是脸色微变,想到前几日,那件让整个京师权贵,都满是惊诧的事。
随即,四人不敢耽搁,快步来到皇宫。
“微臣刘英参见陛下!”
“微臣李善长”
四人见完礼后。
朱元璋便将手中那张审讯的纸张,递给四人。
“这张纸,你们都挨个看一遍!”
“喏!”
刘英率先接过纸张,看了一遍,脸色不由古怪起来。
然后,再将纸张,递给李善长,接着就是王习古、刘基。
看完。
四个人,都是满脸无语。
前右都御史王稷,有个蠢货亲族王煜。
在看到王稷被贬为按察使之后,又因为没轮到他家中搭建玻璃暖房,而那个欺负过他的武将家中,竟然还建上玻璃暖房。
王煜越想,心中越是不甘,越是嫉妒。
于是,就命人,偷偷去砸了人家的玻璃暖房,想在京师内,引起一些骚乱。
甚至,引起武将与文官之间的猜忌。
只是,他怎么敢的?
朱元璋阴沉着脸,目光在四人脸上扫过。
“诸位以为,此事该如何处置?“
李善长率先拱手道:“陛下,此等破坏朝廷重器、挑拨文武关系的行径,必须严惩不贷!
微臣建议,将王煜那奸贼处以极刑,将其亲族贬为奴籍,以儆效尤。”
王习古皱眉道:“陛下,此事虽恶劣,但毕竟是个人行为。若牵连过广,恐会引起朝堂动荡。”
朱元璋冷声问道:“让咱饶恕了那奸贼?如此,岂不是人人都可学他,心中不顺,就可肆意妄为?”
刘基见状,连忙道:“陛下,微臣以为当依律严惩主犯,但不必株连其族。
可令其家族赔偿损失,并公示其罪状,以正视听。”
殿内一时寂静。
朱元璋看向一直未开口的刘英:“雍泰,你怎么看?”
刘英沉吟片刻,拱手行礼道。
“陛下,微臣以为,当严惩那奸贼。此贼妄图挑拨武勋文官关系,破坏我大明基业稳定,不可饶恕”
说着,刘英轻笑一声。
“另,再让其赔偿那指挥使家中玻璃暖房的钱财。”
“至于其家人,便依律惩处。”
“但不论如何惩处,这蠢货一次性得罪了武勋与文官两方群体。
他们的家人,未来都不会有任何好日子过了!”
“哼!”
朱元璋冷哼一声,恨恨道:“那蠢货,就是该死!”
说着,朱元璋看向李善长与刘基等人。
“此事,就依照雍泰所言。尔等下去,也安抚安抚那些文官,工部玻璃与钢架之事,他们也都知晓。
工部确实没有造出那么多的玻璃与钢架,他们还矜持,不早早去工部登记,落在了那些武将身后。
现在,他们有什么脸去不满,去不埋怨工部?”
“喏!”
李善长与刘基等人,都连忙拱手应道。
“行了,尔等下去吧!”
“微臣遵旨!”
“雍泰留一下。”
李善长与刘基等人连忙下去。
刘英,则是留了下来,静静的看着朱元璋。
“敢问陛下,不知有何事要吩咐微臣?”
“是有一事!”
朱元璋缓缓一笑,从御案下取出一卷黄绢,缓缓展开道:“雍泰,咱近日思忖,你和徐达、花云这些老兄弟随咱出生入死。
如今建立大明,还这般兴盛,咱虽然赏赐你们公侯之爵,但还想赐你们些保命的东西。”
说着将黄绢推至案前,露出“丹书铁券”四个朱砂大字。
“”
刘英脑子一懵,两眼顿时瞪大。
朱元璋已经笑吟吟自顾说着:“雍泰,在这铁券上,记载着你们的丰功伟业,可以悬于高堂,可以传之后世这上面,还写着咱的恩旨。
以后,不论你们犯了什么罪过,公爵可免死三次,其子孙免死两次,侯爵免死两次,其子孙免死一次”
“不过,雍泰啊,咱期望,你们永远都用不上这免死铁卷!”
“雍泰,你这是什么表情?”
说完,朱元璋也终于发觉,刘英神色变化。
“咱这丹书铁券,让你这般害怕?”
“陛下恕罪!”
刘英下意识咽了一口口水,大封赏过去了这么久,他以为这事也就不会发生了。
没想到,老朱竟然还在悄咪咪的搞着这事!
但这哪是免死铁券,明明就是催命铁券。
“雍泰有何话要说?”
朱元璋脸色也逐渐肃然起来,淡声问道:“咱私下与你这事,便问问你的意见。
你尽管说,咱绝不生气。”
“多谢陛下!”
刘英朝着朱元璋拱手行礼,这才小心翼翼说道:“陛下,铁券之制,古已有之。汉高祖赐丹书铁契于功臣,本为彰其殊荣。
但最终,免死铁券却又惹出大祸。
如,唐太宗赐恕死金券,反成藩镇祸根”
“嗯?”
朱元璋的脸色,直接阴沉下来。